《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学习要点】
(一)简介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
1.作者
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也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官至太史令。
司马迁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资料。名山大川壮其气,古迹佚事富其闻。后继父任职太史令,得以阅读国家所藏图书。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奋完成所著史书。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2.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130篇,50多万字。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时代背景
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阅读指导】
1.内容结构
课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廉蔺其人。
此部分第1层(第1自然段)写廉颇功大威勇,第2层(第2自然段)写蔺相如本宦者令舍人。
这部分是先交待廉蔺两人身份,为后文写廉颇恃功鄙视蔺相如导致将相交恶——和欢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完璧归赵。
此部分第1层(第3-5自然段):相如出使。写相如受重任,且非其莫属,长于谋略,勇于任事。第2层(第6-9自然段):完璧归赵。写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实现诺言。第3层(第10-13自然段):全胜而归。写相如不怕牺牲,维护国家尊严,立功为上大夫。
这部分通过“完璧归赵”之事(相如第一件事),描写相如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的言行,表现出他杰出的才能和胆识。
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渑池会。
此部分第1层(第14自然段):相如从赵王会渑池。写廉蔺皆为赵国栋梁,廉颇有政治头脑。第2层(第15-16自然段):渑池会。写相如机智勇敢,维护国家主权尊严。
这部分通过写“渑池会”之事(相如第二件事),描写相如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的言行,表现他智勇无畏忠诚爱国的英雄精神。
第四部分(第17-21自然段):将相和。
此部分第1层(第17自然段):相如拜上卿。写相如地位在廉颇之上是引发二人关系事情之由。第2层(第18自然段):相如退让。写廉颇鄙视相如而相如退让,照应文章开头的交待,而二人交恶为后文欢和做铺垫。第3层(第19自然段):相如言明大义。写相如借劝其舍人而言明大义,是顾全大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计私怨的高贵品质,此事亦照应相如前二事,其形象更光辉照人。第4层(第20自然段):负荆请罪。写廉颇知过勇改,坦诚可敬,亦衬相如境界高尚。第5层(第21自然段):将相和。
这部分写相如面对羞辱而明大义境界高尚而将相和(相如第三件事),也赞美廉颇知过勇改。
2.课文主旨
通过描述“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件事,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颂扬了他智勇无畏维护国家主权尊严的爱国精神和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杨了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
3.写作特点
(1)记叙手法高妙:选择典型事件反映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性格。
如“三件事”,表现了相如其人。
(2)写人手法出色:通过描写在特定的形势下和环境中,既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刻画人物形象。
如“予璧”-“不予”,见相如见识超人。
“强秦”-“弱赵”,见相如卓有胆识。
“夺璧”-“保璧”,见相如智能无畏。
“杀蔺”-“不杀”,见相如英雄精神。
“忍廉”-“不忍”,见相如顾全大局。